第(3/3)页 尚学宫,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试验场。 更何况,赵凌将几乎所有适龄的皇室子弟都送入了尚学宫就读。 对他而言,能远离朝堂纷争,在学宫那片相对纯净的环境中,看着自己的儿女们学习成长,偶尔加以点拨,享受那份寻常老人渴望的天伦之乐,确实是人生一大快事,远比跑到偏远的巴蜀去静养要有趣得多。 赵凌见父亲意动,心中暗喜。 他如此提议,固然是为弟弟妹妹们着想,希望他们能得到最好的教导,但内心深处,也未尝没有一丝小小的私心。 他实在有点担心自家这位雄才大略,闲不住的老父亲,在祭祖大典之后,会觉得咸阳无聊,真的一扭头就跑巴蜀甚至更远的地方去考察了。 那岂不是让他这个做儿子的时时牵挂? 再者,他几乎能想象到,当尚学宫里那些原本就被扶苏和阿青管束着的小家伙们,突然发现传说中的帝师驾临,而且威严比之长公子和未来皇后更甚时,那副噤若寒蝉、叫苦不迭的场景…… 想到这里,赵凌嘴角不由勾起一抹“幸灾乐祸”的笑意。 要知道,当年嬴政在位时,诸位公子和女公子,有几个在他面前不是战战兢兢,敬畏有加的? 嬴政似乎没有察觉到儿子那点“坏心思”,他想起了另外几个儿子,问道:“为父听说,你将朕那几个不太成器的儿子,比如将闾、赢高、赢僇他们,都送到军营里去磨砺了三个月?他们现在可有所改变?” 提到此事,赵凌收起了玩笑之色,正色回道:“回父皇,军营三月,效果显著。他们比起从前,少了许多宗室子弟常有的傲慢与娇骄二气,皮肤黝黑了,身板结实了,眼神也坚毅了许多,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,越来越像真正的男人了。” “假以时日,稍加培养,未必不能成为帝国之栋梁,届时便可委以一方之重任。” 嬴政听着,脸上露出了真正欣慰的笑容,连连点头:“如此甚好!如此甚好!能堪大用,方不负赢姓血脉!” 赵凌趁热打铁,语气带着一丝恳请:“所以啊,父皇,他们现在也都在尚学宫中进修。还望父皇此番前去,能再多费些心思,认真教导他们一番。” “无论是学识、见识,还是为臣之道、为人之本,都需您这样的雄主加以点拨。唯有如此,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支撑起我大秦未来的合格宗亲,帝国的坚实栋梁!” 历朝历代,宗亲问题都是让皇帝颇为头疼的痼疾,要么养虎为患,要么圈养成猪。 但在赵凌这里,这个问题似乎变得轻松写意了许多。 他有着足够的自信与手段,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 请动这位千古一帝、他们的亲生父亲亲自出山管教! 有嬴政坐镇尚学宫,亲自调教那些龙子凤孙,赵凌相信,再顽劣的宗室子弟,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,只能乖乖地成长为对帝国有用的人才。 烛光下,父子二人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。 嬴政也隐约猜到自己这儿子都打的些什么主意。 第(3/3)页